宣傳闡釋精神文明創(chuàng)建活動·文明村鎮(zhèn)|文明村里佳話多
來源:濰坊日報 發(fā)布時間:2022-08-15 23:50:05
孟家莊子村村史館一角。
□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
孫希明文/圖
夏日的早晨,濱海區(qū)大家洼街道孟家莊子村“兩委”辦公室里,孟慶連、孟慶武等幾位老者再次聚到一起,為村志的事情忙碌起來。在這個僅100多戶、居民清一色姓孟的小村莊里,尋根問祖、修護村史并非一時興起的文化現(xiàn)象,而是薪火相傳的長期事業(yè)。多年來,這里的孟氏族人續(xù)家譜、建村史館、修村志,寫就了一段鄉(xiāng)村文化振興的佳話。
“歷史上我們村曾多次修家譜,后來因故一度失修。2008年,村里展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(guī)模的修譜認宗活動,理清了村莊孟氏的源流。”據(jù)孟家莊子村黨支部書記孟慶森介紹,他們的先人在明朝為避戰(zhàn)亂幾經(jīng)輾轉(zhuǎn),遷至濰坊北部沿海地區(qū),村子原先叫孟家疃,后改為孟家莊子村。
2021年,該村利用村東北一處閑置的平房,由村集體投資建成了村史館,雖然面積不大,但很有歲月滄桑感,展示著老家電、老農(nóng)具等老物件,濃縮著村莊的久遠歷史,成為開展傳統(tǒng)教育的好場所。村史館的隔壁,是村里紅白理事會的辦公地點,這里免費供村民使用,倡導喜事新辦、喪事簡辦,去年村黨支部還在此舉辦餃子宴,倡導尊老愛老之風。
村“兩委”辦公室前面是“誠信廣場”,石頭上刻著處世格言,人們在這里休閑娛樂,也能受到教誨。“誠信是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美德,也是我們的村風村訓。”孟慶森說。
記者遇到周家疃四村80多歲的袁景浩頂著酷暑到村里送書法作品。他是村志編纂小組的重要成員,對孟家莊子村有著特殊感情:“孟家莊子村歷史文化源遠流長,1982年是濰坊有名的‘電視村’,現(xiàn)在是‘全國文明村’,近年來完成了旱廁改造,通上了天然氣,污水并入管網(wǎng),村莊越來越好。”老人說,孟家人崇尚文化、重視教育的情懷由來已久,新中國成立前村莊就有私塾,后來有了小學,他和周邊村莊的小學生都在這里上過學。
周家疃四村的袁景海數(shù)十年前在鹽田開拖拉機時發(fā)生車禍。危急之際,孟家莊子村的孟憲道等人將他送到醫(yī)院及時搶救,讓袁景海至今感激不盡,他說:“孟家莊子人既仗義又善良!”
編纂村志是一項宏大繁雜的文化工程,既需要基層黨組織擔當作為,也需要鄉(xiāng)賢加油助力。采訪中,村民對籍貫為孟家莊子村的企業(yè)家孟慶升贊賞有加。編纂小組成員孟慶連說:“村里公益事業(yè),孟慶升都熱心出資出力,幫著鄉(xiāng)親們完成了一樁樁心愿,是在外孟家人情系桑梓和履行社會責任的榜樣!”
籍貫為孟家莊子村的孟慶武去年剛剛退休。得知村里編村志,他也加入進來,跟其他人一樣不計報酬,無私奉獻,并且感到了這項工作的緊迫性:“許多事物再不去整理,就被后人徹底遺忘了。”
責任編輯:邢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