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位置:濰坊新聞網(wǎng) > 文化雜談

掀起“博物館熱” 讓生活更美好

來源:濰坊日報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3-08-11 09:58:00

 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,是連接過去、現(xiàn)在、未來的橋梁。博物館內的文物,承載著厚重的歷史,彰顯著璀璨的文化,是能“開口說話”、又能“語短意長”的實物載體,自帶無窮魅力。

  今年暑假期間,開館沒多久的青州博物館新館,預約參觀一“約”難求。進入暑期,大中小學生群體成為拉動我市暑期“博物館熱”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孩子們在父母的帶領下,走進博物館,看館藏文物、學歷史知識、感文化魅力,既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,又玩出了文化范兒,“博物館熱”成為了暑期的一種時尚潮流。

  博物館游何以熱起來?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人們對于歷史文化和藝術美感的追求愈發(fā)強烈。博物館館藏文物匯聚人類文明的果實,代表著一個時代最頂尖的藝術水平,這些都吸引著人們來鑒賞、體驗和感受。

  我市是東夷文化的核心發(fā)源地,齊文化和魯文化相互交融,海洋文明和農耕文明相得益彰,革命傳統(tǒng)和時代精神相映生輝,滋生了豐富的文物資源。我市有不可移動文物4099處,國有館藏文物51.9萬余件,世界文化遺產1處,各類博物館77家,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2家,青州博物館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唯一的縣級綜合性博物館。厚重的歷史文化,獨特的文物資源,隨著文化消費的復蘇,讓人們躍躍欲試想到博物館一探究竟。

  博物館對人們來說就像一個藏寶閣,不但在于看、在于鑒賞,也在于體驗與發(fā)現(xiàn)。體驗就是要“通古今之變”。今年暑期,市博物館推出暑期夏令營“學古今啟夢未來星”公益社教系列體驗活動,學造紙、畫紙漿畫,體驗文物修復、考古挖掘等,不但讓孩子們知道文物是什么樣子的,還能讓他們親身體會文物是怎么來的。

  讓文物“活”起來,不但在于對博物館文物的解讀與考證,還在于個體對文物的主觀感受。主動與歷史對話、與文物對話、與古人對話,在親身制作、臨摹描畫、小心修復中去體驗、感受傳統(tǒng)文化的深度、厚度和溫度。(邵光耀)

責任編輯:平小娜

濰坊日報社主辦   網(wǎng)站備案號:魯ICP備10207392號-1   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070502000004號   新聞許可證編號:37120180034

新聞熱線:0536-8196500   廣告熱線:0536-8196033   郵箱:newswf@126.com   濰坊國際風箏會

版權所有:濰坊日報社(濰坊報業(yè)集團)   濰坊新聞網(wǎng)絡傳媒有限公司 ? 2007-2021   網(wǎng)絡內容從業(yè)人員違法違規(guī)行為舉報  “涉互聯(lián)網(wǎng)算法推薦”專項舉報渠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