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位置:濰坊新聞網 > 文學讀書

歲月印記 | 難忘那挑水的日子

來源:濰坊新聞網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3-12-19 09:55:16

難忘那挑水的日子

◎劉傳科

  周末回到老家,不經意間瞥見了南屋屋檐下掛著的擔杖。那是家里以前挑水用的,由于多年不用,原本光滑的擔杖木表面灰黑且有一道道裂縫,像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,臉上布滿溝壑,擔杖鉤也是銹跡斑斑??粗@擔杖,我不禁想起了過去挑水的經歷。

  小時候,農村沒有自來水,人們吃水都要到水井里去挑。

  我們村的水井就在我家東邊,直線距離不到1000米。因為離水井近,我對挑水這項活并不陌生。每天早上,天剛蒙蒙亮,常常被擔杖鉤與桶把摩擦的“吱扭吱扭”聲叫醒。睜開眼,會看到哥哥或者姐姐正挑著一擔水走進院子……

  我家人口多,又養(yǎng)著牲畜,父親準備了一個能盛六七擔水的甕。每天早上挑滿甕得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。

  由于家離水井近的緣故,我十一二歲時,父親就讓我學著挑水。因為個子矮,水桶老碰地,就把擔杖鉤挽起來,挑不了滿滿一桶水就挑半桶。但就是這樣,剛開始挑水時,總是兩手抱著擔杖,生怕?lián)葟募缟匣?,走路顫顫巍巍,半桶水到家也會晃出不少來,而且肩膀還被壓得火辣辣的疼。

  體驗過幾次,知道挑水不是個好活,于是就總想著偷懶,不愿摸擔杖。父親就教導我說:“天底下沒有什么活是不苦不累就能干好的,只有多干才會慢慢感覺不到苦。挑水也是這樣,挑次數(shù)多了,肩膀磨結實了,疼痛就輕了。”

  在父親的教導督促下,我經常跟在哥哥或姐姐的后面學挑水。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,個子長高了,擔杖鉤不用挽了,也能挑動一擔水了,而且還學會了自己從井里翻滿一桶水,學會了在挑水的路上左右肩互換,挑水走起路來也不再兩手抱著擔杖,而是單手輕扶邁開步子走。

  挑水就是這樣,真正甩起手來,邁開步子,擔杖顫悠起來了,就感覺不那么累了。

  那時候,不光家庭用水需要挑,澆菜園里的菜,上坡栽地瓜等都需要挑水。

  記得那時放學回家總有干不完的活,特別是哥哥姐姐相繼結婚成家,父母逐漸衰老,我漸成家里的壯勞力,經常是挑滿家里的水甕,還要去父親種的菜園里幫著挑水澆菜。

  到了春天栽瓜,更是對挑水犯愁。我家的地都在嶺上,挑水要到溝底的水庫,必須經過一段很陡的坡,而且都是些砂石路。無論空桶下坡,還是挑著水上坡都異常艱難,每挑一擔水都氣喘吁吁、大汗淋漓,并且稍有不慎就會滑倒,水桶滾落溝底,人也會磕破膝蓋、磨破手。挑著一擔水得一手扶著擔杖,一手抓著路邊的樹枝,一步一步慢慢攀爬,真可謂步步驚心。

  后來,村里家家戶戶都裝上了自來水。再后來,我到了城里工作、安家,父親也不再種地種菜了,就不再用挑水了。屈指算來,已有三十年了。

  如今想來,雖然挑水的日子一去不復返,但挑水的那段經歷卻是我人生的寶貴財富,不僅磨煉了我吃苦耐勞的品性,還讓我懂得了面對生活的重擔不能逃避,要像挑水一樣壓實雙肩,勇敢面對。

責任編輯:平小娜

濰坊日報社主辦   網站備案號:魯ICP備10207392號-1   魯公網安備 37070502000004號   新聞許可證編號:37120180034

新聞熱線:0536-8196500   廣告熱線:0536-8196033   郵箱:newswf@126.com   濰坊國際風箏會

版權所有:濰坊日報社(濰坊報業(yè)集團)   濰坊新聞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? 2007-2021   網絡內容從業(yè)人員違法違規(guī)行為舉報  “涉互聯(lián)網算法推薦”專項舉報渠道